2022年外院研究生學術沙龍第9講:紙上還是台上-戲劇翻譯那些事兒
發布時間:2022-12-05 發布者: 浏覽次數:
(通訊員劉瑞 姚剛)12月1日下午,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研究生會邀請碩士生導師黃晶老師舉行了主題為“紙上還是台上-戲劇翻譯那些事兒”的線上講座。黃老師帶領大家進入戲劇翻譯的世界,引發聆聽講座的2022級研究生的廣泛思考。
黃老師首先從戲劇與戲劇翻譯的概念開始講解。她指出戲劇是文學的一種形式,可以采用多種媒介傳播,因而存在drama和theater兩種表征方式。戲劇翻譯也因此一直存在drama translation與theater translation的争議:前者作為文學系統的一部分,遵循文學傳統的慣例、方式與媒介;後者作為戲劇系統的一部分,遵循戲劇演出規則等。黃老師指出其實并沒有完全單一的drama translation與theater translation,不同的翻譯目的會有不同的譯本風格和範式選擇,以文學出版為目的時采用drama translation,以舞台表演為目的時則采用theater translation。

接着,黃老師跟大家分享了國外戲劇翻譯研究的三個方面。一是可表演性與可讀性之争(Performability vs Readability)。20世紀90年代後,戲劇翻譯産生了兩個極端。可表演性的代表Patrice Pavis指出戲劇翻譯要以戲劇觀衆為導向,譯文文本要追求話語和動作的恰當性;可讀性代表Susan Bassnett指出應将戲劇文本視作一個整體,将其與表演區分開。二是異化與歸化之争(Foreignization vs Domestication)。歸化觀認為文化移植比其他翻譯模式更适合戲劇翻譯;異化觀認為翻譯的目的主要是讓觀衆了解反應創作原語文化交際的目的語文本。要平衡異化與歸化必須既能處理文化親近的問題,又能處理文化疏遠的問題,努力使譯語文本在譯語文化裡實現與原語文本的文化功能等值。三是多元系統理論(Polysystem Theory)。該理論認為戲劇系統本身由次系統、主流戲劇和邊緣戲劇及各種生産者和消費者共同構成。
在國内戲劇翻譯的實踐部分,黃老師首先闡述了中國戲劇的發展,然後引出高爾斯華綏戲劇在中國的譯介。1921到1948年間,許多戲劇家、戲劇理論家和文學家将其劇作譯成漢語。這些翻譯主要包括直譯原著、根據中國的社會文化和時代背景進行直、改譯結合與徹底改造原著三種。黃老師進一步介紹了三種譯法在中國的具體翻譯實踐。她指出作為審美主體,戲劇譯者的教育背景、情感個性特點、藝術修養和情趣以及政治思想傾向制約着他們對外國戲劇選擇、吸收、感悟、消化、創造、轉化的程度。另外,黃老師對國内戲劇翻譯研究現狀進行總結時指出,國内翻譯研究發文量不高。目前國内戲劇翻譯主要呈現以下特點:譯者序缺乏系統性和理論性;較多借鑒或應用當代西方翻譯理論和語言學理論;探讨戲劇翻譯的可表演性原則;對戲劇翻譯家及其譯作、翻譯活動和翻譯思想的研究。

最後,黃老師提出國内戲劇翻譯研究展望,即要借鑒西方多元理論,擴展研究對象和研究範圍,重視“實踐者轉向”,重視戲劇文本的翻譯和表演過程研究;同時需要重視本國戲劇翻譯現象的研究,實現中國戲曲、中國戲劇走出去。以中國本土戲劇為研究對象,也許會有一些戲劇翻譯的新發現、新體會,産生不同的思考;要利用個案研究的典型性,利用曆史文獻的厚度和廣度,既完善我國戲劇翻譯史,也能發現一些普遍性的規律,以實現戲劇翻譯的最高目标。

|
上一條: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召開翻譯行業講座暨2021級翻譯碩士實習動員大會
下一條:2022年外院研究生學術沙龍第8講:外事與外事翻譯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