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穎:用心講好每堂課

發布時間:2021-09-07 發布者: 浏覽次數:

循循善誘 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

作為綜合英語、語音、視聽譯等課程的教師,丁穎每周有十多節課的教學任務。課前,她都會做好充足的準備,用心講好每一堂課。

“讓學生學到知識,有所進步,這節課才是成功的。”丁穎表示,這是她最關心的問題。

備課時,丁穎會仔細分析學生的知識水平。“大多數學生都願意參與到課堂中,但可能由于缺乏自信或者知識掌握得不牢固而不敢發言。”丁穎說,“老師需要降低學生的焦慮感,讓學生意識到通過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加入到課堂的。”

課前,丁穎會要求學生提前“做功課”,通過上網查閱資料、閱讀書籍了解相關的知識,讓學生在課上有話可說,有發言的底氣。

課上,丁穎設置了兩人讨論、小組讨論以及班級讨論等環節,讓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得到鍛煉。“有的學生一開始很害羞,隻願意在小組内發言,慢慢地有自信以後,就敢在全班發言了。”在丁穎的鼓勵和引導下,學生們一步步走向公開場合“秀”英語。

翻譯1701班的熊碟英語筆上功夫過硬,但性格内向,不善表達。丁穎注意到後,上課專門點她回答問題,給她鼓勵和幫助。熊碟逐漸克服了内心的羞怯,能夠流利地在課堂上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與時俱進 補充豐富的課外知識

“教材更新得再快,也趕不上知識日新月異,拓展課外知識十分必要。”丁穎說。

綜合英語上,在講“人口老齡化”這一單元時,正逢國家推行二胎政策,丁穎搜集相關資料,在課堂上與同學們一同讨論“老齡化社會帶來的危害”“人口政策對老齡化的影響”。口譯課上,丁穎将最新的政府工作報告帶到課堂,當做練習材料。新鮮的話題讓學生們興緻盎然,紛紛用英語和她侃侃而談。

“丁老師經常用新鮮的材料鍛煉我們的聽力、演講和口譯的能力。”翻譯1701班的王燭思說,“我們學的英語都能在日常生活中用得上。”

丁穎要求學生,每天看各類型中英文新聞和大量的中英文文章,每堂課上都會請同學上台做口頭報告。

“一開始覺得有壓力,等到要運用知識的時候才發現真的很有用。”王燭思表示,“丁老師通過要求我們擴展知識、積累詞彙,督促我們多進行課外學習。”

王燭思在參加英語風采大賽時,發現比賽流程和内容跟丁穎老師的課堂訓練幾乎一模一樣,這讓她信心大增。她以出色的表現獲得了湖北省一等獎的好成績。

鑽研思考 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

如何将有效的教學方法運用到實踐中?Rod Ellis《任務型教學法的教與學》一書,給了丁穎很大的啟發。

“比較課堂‘任務’和課堂‘練習’,後者是純粹地進行語言練習,而前者則是把語言練習交織在一個任務裡。”丁穎說,“比如學習語法,‘任務’會要求學生用所學語法叙述一幅圖片的内容,而‘練習’就是把語法結構反複操練。”

她反複地研讀思考,發現“任務”更注重意思的表達,可以和其它的教學法相輔相成,非常可取。于是,她大膽開始運用任務型教學法。

在綜合英語“焦慮與壓力”這一單元,語言結構的鍛煉目标是間接引語。丁穎給學生布置任務,要他們采訪周圍同學的焦慮情緒和焦慮表現。這一過程中,學生們必須用英語完成設計交際、查閱資料等任務,并且在課堂報告時多用間接引語,“學生們能夠更深刻地意識到語言的靈活運用和流暢度重于句法操練。”

科學先進的教學方法,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式,再加上自己在實踐中積累的經驗,丁穎上課越來越得心應手。

良師益友 點滴敦促學生進步

“上我的課,練習冊都不算是作業,學生要完成的是assignment,是tasks,是任務型作業。”丁穎說。

她讓學生做調查報告,調查周圍的同學有多少是獨生子女,詢問父輩們如何看待人口老齡化等。這些作業,同學們要用英語寫成文章,在班裡讨論交流。

“把英語學習融入到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讓他們能夠更熟練地運用英語,而不是為了考英語而學英語。”丁穎解釋,“輸入和輸出對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都非常重要。”

平時,學生們還會把跟讀作業、對話練習的錄音發給丁穎。丁穎花大量的時間認真聽,将糾正語音、語調的反饋一一發回給學生。

“印象深刻的是,丁老師教我們怎樣控制疑問句的上揚語調,怎樣表達感歎等語氣,教我們說一口純正的英語。”翻譯1701班黃宇軒說。

“丁老師很溫柔,也很幽默。丁老師就像我們的朋友一樣。”黃宇軒笑着說,“全班同學都特别喜歡她。”

上一條:符李桃:做學子人生道路的指引者 下一條:官德華:當好高校和企業的“紅娘”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