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譚淵教授應邀與我院教師探讨德語學科建設與項目規劃

發布時間:2022-06-20 發布者: 浏覽次數:

武科大網訊(通訊員文婧 姚剛)6月16日下午,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譚淵應邀前來我院參與學科建設與項目規劃交流研讨會。我院院長宋紅波、副院長陳堯、副院長李金雲以及德語系全體教師共同參與此次交流活動。

譚淵向與會人員介紹了德語學科布局的變化,并從全國大學德語總學時近五年變動情況、大學德語教師數量和大學德語課程學習者人數等方面詳細分析了德語學科的現狀。譚淵講解道:“近20年來,德語學科發展迅速。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4月,全國已有238所高校開設德語專業或大學德語課程。”

通過結合統計數據,譚淵向與會人員展現了近30年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相關情況。他指出,國家社科基金年度立項數量呈上升趨勢,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年度項目立項則穩中有跌。譚淵還與老師們分享了2007-2021年國家社科基金語言學和外國文學年度項目的立項情況,詳細介紹了《歌德全集》翻譯、歌德及其作品漢譯研究、新編德國文學史、德國小說發展史等幾個重大、重點項目的相關情況。

“德語文學研究依然是我們課題的主要來源。德語語言學(教學)課題的申報則較為艱難。”譚淵分析了德語學科建設的現狀和趨勢,他說道:“自2014年以來,内容有關‘走出去’的項目研究明顯增加。國家越來越關注國際話語權的提升和國家形象的建構,這使得漢籍外譯、文學接受、形象傳播等領域的研究成為新熱點,交叉領域大有可為,跨專業人才大量湧現。”

譚淵強調:“德語教師應提前規劃申報書,将科研常态化,邊寫論文邊找課題,運用跨學科視角在交叉領域進行科研項目規劃。”他在會議中分享了比較理想的科研路徑,即利用項目驅動,不斷積累材料,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從申報“小”課題做起,積極發表“小論文”,然後逐步申報“大項目”,撰寫專著。

上一條:外語論壇深交流 翻譯前路不迷茫 下一條:外國語言文學碩士學位授權點順利通過同行專家評審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