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外院研究生學術沙龍第1講: 新時代翻譯的倫理思考

發布時間:2022-04-15 發布者: 浏覽次數:

(通訊員文婧 姚剛)4月14日晚,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研究生會邀請碩士研究生導師張淳教授在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三樓學術報告廳舉行了主題為“新時代翻譯的倫理思考”的講座。張老師講解了翻譯倫理,特别是新時代語境下,翻譯技術倫理的相關問題,引發聆聽講座的2021級和部分2020級研究生的廣泛思考。

講座伊始,張老師以2018年某科技公司同傳AI造假風波的報道視頻啟發同學們對于翻譯倫理的思考。然後從翻譯倫理的相關定義、新時代語境、翻譯技術的倫理負載、翻譯技術的倫理影響與風險等方面進行了詳細闡釋。張老師從中西方對倫理的不同定義入手,講解了倫理與道德的區别,翻譯技術、翻譯倫理和翻譯主體的内在關聯。

張老師接着指出,在新時代語境下,翻譯倫理在語言服務業、翻譯職業化和翻譯技術等方面面臨客戶中心主義的挑戰,由此帶來翻譯過程中對權力關系、生産關系和經濟關系的再思考。張老師從語言符号轉換、符際信息傳播、跨文化交際、語言服務、民族身份構建五個方面簡述了影響翻譯調整的不同因素,并指出翻譯技術行為是一個複雜的綜合體,其主體多元,受其影響的客體複雜,所以翻譯技術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譯者的勞動工具。翻譯技術行為是一種倫理行為,會産生相應的倫理後果。

翻譯技術倫理首先影響譯者生态。翻譯技術的發展使譯者的身體技能優勢被消減,翻譯的精神價值被矮化,譯者的“隐身”狀态加劇,翻譯行為主體關系更加複雜。随之帶來技術資源控制者主宰翻譯,語言生成性受到抑制,國家語言安全面臨危害等風險。

最後,張老師談到翻譯界不可能同時對出版社、讀者和作者負責的“不可能三角”。過去翻譯倫理主要考慮譯員與文本的關系,主要涉及譯員選用何種翻譯策略來處理文本。而在新時代語境下,倫理決策體現在譯前、譯中、譯後及譯外:譯前需要考慮譯與不譯、誰來譯和為誰譯等問題;譯中涉及如何譯;譯後則考慮是否采取譯後行動;譯外考慮翻譯行業利益相關者對行業發展,尤其對翻譯技術發展所做的判斷。張老師通過實例深入淺出地對翻譯倫理問題進行了探讨和分享,同學們受益匪淺。

上一條:2022年外院研究生學術沙龍第2講: 如何從工作生活中尋找科研選題 下一條: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研究生會開展思想政治座談會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