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胡學霞 肖志清)2021年12月16日下午,南京師範大學張輝教授應邀為我院做關于“批評認知語言學與主體間性”和“批評認知語言學與社會再語境化”的講座,講座通過線上騰訊會議展開,我院院長宋紅波教授主持此次講座,學院師生積極參加。
宋紅波院長首先對張輝教授的到來表示感謝與歡迎,并對張教授的學術成果做了簡要介紹。随後張教授從“批評認知語言學與主體間性”的主題出發展開讨論,分别解釋了主體間性和涉身性的概念,并提出二者之間的矛盾需要借助現象學的觀點來解決。接着張教授進一步說明了現象學中的主體間性和涉身主體間性,揭示出主體間性就是探讨通達他者心智的問題以及現象學中采取理解他者的涉身感知的視角進行研究的方法。張教授還以Kentta和Itkonen對于認知語義的批評為切入點探讨了認知語言學存在的缺陷,并引出主體間性、論證性取向與批評認知語言學的話題,最後得出結論:認知語言學應該體現主體間性,而批評認知語言學正是采用了主體間性的研究取向。
短暫休息之後,張輝就“批評認知語言學與社會再語境化”這一脈絡展開,他首先介紹批評認知語言學是認知語言學與批評話語分析的融合,二者所具有的共同點即為語言研究的再語境化,這也是二者能夠融合在一起的原因。張輝還帶領大家了解了再語境化視角的認知語言學,并介紹了認知語言學對社會語境關注的四個層面。接着他以Leeuwen提出的社會實踐模式的六個組成成分以及Darics和Koller二人論述的社會行為者分析的三步模式為媒介,闡明了再語境化如何使用話語再現為一個行為。緊接着他集中講述了批評認知語言學中的再語境化,主要從混合心智與批評認知語言學和心理學實驗是實驗室内的社會再語境化兩個分支展開,最後得出再語境化是認知語言學與批評話語分析主要的内在特征,都強調與實施再語境化的分析方式的結論。


張輝教授以深入淺出的講解為我們介紹了關于批評認知語言學的前沿研究話題,開闊了我院師生的學術視野,對大家進行新領域的研究并提升學術水平大有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