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網訊(通訊員歐陽一茗 汪思茹)為了進一步加強鄉村學生的法治教育,增強學生的法治觀念和安全意識,預防校園暴力,防範校園欺淩,7月18日,我院赴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夢載星河助力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隊開展了以“抵制校園暴力,驅散校園‘陰霾’”為主題的專題講座。實踐隊隊員張骥擔任本次講座的主講人。
“什麼是校園暴力?”張骥以問題切入,要求參與者們對校園暴力的定義進行思考。大多數學生對校園暴力理解依舊停留在肢體暴力。“其實,無論是侮辱性的綽号、粗言穢語、喝罵,還是重複的物理攻擊,這些都算校園暴力。”張骥共介紹了校園中常見的六種校園暴力形式,擴大了參與者們對校園暴力的認知。
張骥普及了“欺淩者”、“受害者”、“附和者”和“保護者”這四種不同角色。他強調,欺淩過程蘊藏着一個複雜的互動狀态,隻有厘清暴力邊界,才能不做自以為無害的附和者、旁觀者。在自由讨論分享環節,桑梓三班學生劉文佳說道:“我以前也有過為同學取綽号的行為,現在想想,這一行為是不對的。”他表示,以前不了解校園暴力的邊界和校園暴力的嚴重性,今後會努力做好“保護者”的角色。
張骥以視頻動畫案例分享的形式,告誡學生們須引以為戒,增強法治觀念,提高法律意識。針對校園欺淩的問題,他向學生們講解了一些如何在現實生活中更有效地保護自己的方法。“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希望大家遇到矛盾能夠摒棄暴力欺淩手段,采用正确的應對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張骥呼籲道。
“希望通過這次講座,學生們以後能夠正确處理校園暴力事件,堅決不做‘施暴者’、‘附和者’,共同創建平安、健康、和諧的校園!”張骥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