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藝術“鄖”味深 傳統文化“童”傳承

發布時間:2023-07-14 發布者: 浏覽次數:

武科大網訊(通訊員陳燕琳 焦好如)“大家知道鄖西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産呢?” 7月13日下午,我院赴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夢載星河助力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隊開展了一堂以“鄖西非遺‘童’傳承”為主題的傳統文化課程。實踐隊隊員都佳欣擔任此次課堂的主講人。

都佳欣向學生們介紹了上津火龍、鄖西七夕、景陽說唱藝術、鄖西三弦、闆橋豆腐幹、織女涼粉等六種鄖西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産。

上津火龍具有千餘年的曆史,這種藝術形式把人們的意願與民間傳統文化藝術融為一體,蘊含人們祈求平安、追求幸福的美好寓意。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感受鄖西非遺的魅力,都佳欣以視頻的形式介紹上津火龍,向學生們展示龐大的龍燈隊伍、粗犷的舞蹈風格、火紅的燈會場面。 “公元689年前後,上津連續三年遭天旱和瘟疫災害,為保一方安甯,便以舞龍祭祀來除瘟、辟邪,求風調雨順。” 都佳欣說道。

都佳欣通過介紹《織女回鄉》三弦曲目,講解了鄖西三弦的曆史。伴随着視頻中悠揚的曲調,學生們近距離感受到了“鄖西三弦”的獨特魅力。都佳欣表示,鄖西三弦結合當地方言,由坐唱發展為說唱、表演唱、伴舞唱等。桑梓三班學生王浩感慨道:“三弦的旋律真美啊!我們應該把這種優秀的文化傳承下去!”

“青少年是非遺保護和傳承的重要力量,開設此次課程旨在激發學生們對非遺文化的興趣,使他們意識到弘揚和傳承家鄉鄖西非遺文化的重要性。希望同學們能夠主動了解并傳承中華文化瑰寶!”都佳欣說道。

上一條:觀中西茶道之異同 品鄖西茗茶之獨特 下一條:一絲一線系情結 傳統工藝凝指尖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