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網訊(通訊員胡婧雅 焦好如)“有哪位同學知道,在沒有鈕扣,拉鍊等配件的年代,人們想把衣服系牢,能借助什麼方法呢?”為增強學生們的文學藝術氣息,鍛煉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同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手工藝品,7月12日下午,我院赴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夢載星河助力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隊在桑梓四班開展了以“絲絲交織·中國結”為主題的傳統手工藝課。實踐隊隊員陳思棋擔任此次課堂的主講人。
陳思棋通過視頻向桑梓四班的學生們介紹了中國結的背景和發展曆程。她表示,中國結由舊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延續至清朝,成為盛傳于民間的藝術。中國結外觀精緻,符合中國傳統裝飾的習俗和審美觀念,故名為中國結。
陳思棋向學生們展示了雙錢結、紐扣結、琵琶結、團錦結等十多種基本結法,并根據學生們的手工基礎和興趣,選擇了雙聯結進行教學。為使每個學生都能看清雙聯結的制作步驟,陳思棋站在教室中間,讓學生們環繞進行學習,同時對雙聯結的意義和典故進行了講解。陳思棋說道:“雙聯結的結形小巧、不宜松散。在中國吉祥語中,隐喻為連中三元、連年有餘、連科及第等。希望我們桑梓四班的學生們在未來的考試中也能連科及第,一舉成名。”
在指導學生們制作雙聯結的過程中,陳思棋為提出疑問的學生們提供悉心指導和解答,幫助學生們完成屬于自己的中國結。桑梓四班學生母鑫雨表示,中國結的制作過程非常有趣,讓他深刻感受到了傳統手工藝品的魅力,他希望老師可以教更多的中國結制法。
“中國結作為一種手工編織工藝品,它身上所顯示的情緻與智慧正是漢族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面,體現着人們追求真、善、美的良好的願望。我希望能通過手工課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結帶給這裡的孩子們,傳播給更多的人們。”陳思棋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