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習記者 朱思穎 通訊員 王思淇 韓林祥
“風兒吹,我絕不悔,挺拔的軍姿深入骨髓。”近日,我校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2020級英語專業彭靜怡獲評2021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一首原創歌曲《十九歲》,她唱出了自己的軍旅生活,也唱出了自己的堅守。
從2018年9月成為海軍戰士,兩年半的時間裡彭靜怡刻苦訓練,從女孩成長為女兵。退役後,她又投身于志願服務,不斷學習,立志在奉獻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幫助他人中獲得前行的動力。“一個人的生命在與他人生命的碰撞中才會更有意義。”她說。
熱愛祖國 志願入伍
不愛紅裝愛武裝。從小,彭靜怡就是個不像“女孩”的女孩,仿真玩具槍、坦克汽車是陪伴她長大的朋友。三四歲時,她就會怔怔的看着電視上閱兵儀式裡的軍人,模仿他們踢正步,幻想自己也是保家衛國的大英雄。
慢慢的,想要成為軍人的夢想在心中深植,“當兵入伍是我骨子裡的夢想,我想要在有限的人生裡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2018年,彭靜怡的手機裡收到了一條征兵入伍的短信,于是她懷着滿腔熱血報名,毅然入伍,從此換上一身戎裝。
軍營裡,艱苦的訓練讓這個十幾歲的女孩總是忍不住在每周的電話裡對着父母泣不成聲。上午爬戰術,手臂膝蓋上血肉模糊,下午還要去遊泳,被水泡過的傷口總是很難愈合。即便身體負傷,也絕不能輕易休息和放棄。“除非你的身體完全動不了了,不然,就必須堅持訓練。”彭靜怡說。
除了體能訓練,作為部隊裡的報務員,她需要坐在電腦前不停地敲報、抄報、發報,每日久坐長達十二小時以上。而長期與電波輻射為伍,彭靜怡的視力嚴重下降,在值機過程中還患上了背部筋膜炎,常常疼痛難忍行走困難。
直到退役後回到學校,她敲報的手依然無法承載重物,“前兩天上英語課時,腱鞘炎突然犯了,我手上拿着筆,連字母o都寫不了。”
面對一身傷痕,彭靜怡卻說:“其實我身上這些傷痛跟那些真正犧牲奉獻的邊防戰士比起來實在是微不足道,記得在一次團課中,主持人問我們最想做的事是什麼,有個戰友回答,‘我想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為國捐軀!'我想,死,不足惜;傷痛,又算得了什麼。”如今的她再也不是當初那個面對困難會流淚的女孩。
“現在來看,這些困難實在算不上什麼,也沒有必要跟父母去哭訴來徒增他們的擔憂。在部隊裡的生活也讓我也明白,遇到困難,迎難而上就好了,不要逃避。”彭靜怡說。
潛心研學 熱心宣講
2020年底,彭靜怡退伍複學。每每路過寫有“聽黨指揮 能打勝仗 作風優良”的标牌,心中的軍魂總讓她熱血沸騰,服務人民的信念愈發熾熱,彭靜怡申請了加入黨組織。
為了提高自身政治素養、紮實理論功底,她報名參加了湖北省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第九期高校學員班,并投身“下基層”的實踐活動,在聯系群衆中學習知識,在服務基層中錘煉本領。
同時,她還加入了華中地區高校退役軍人服務隊,幫助退役軍人複工複學。常常在我校宣講,鼓勵學生們在奉獻中放飛青春理想。
2021年的一堂軍事理論課上,她受邀第一次站上講台向同學們講述自己的部隊生活,“當時很緊張,沒想到同學們都很熱情,也很好奇,下課以後好多學生圍上來問我問題,我們還互加了聯系方式一起交流。”彭靜怡笑道,“記得有個同學聽過我的宣講之後,堅定地跟我說她也要參軍入伍!”
同學們積極的反饋更加堅定了彭靜怡宣講的信念,“我常常想自己能夠做到什麼。”彭靜怡說,“如果因為我做的一些事情,對他人的人生給予了一些幫助和指導,那就無比值得了。”于是她一次又一次地走進課堂,為大學生做征兵宣講和勵志演講,将通信兵生涯譜成歌,以自身經曆講述青春故事,向同學們傳遞不負青春、敢于擔當的精神。
“現在我的生活裡除了工作就是學習。”彭靜怡說,“我确實常常會覺得很累,每天都忙忙碌碌,但是我明白我在做的是有意義的事情。”
助人為樂 服務社會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即使離開了部隊回到學校,她卻總也忘不了當初那段奮不顧身的時光。于是,她又将滿腔熱血賦予奉獻,即便身不在軍營,心依然在人民。
2021年暑假,彭靜怡帶領我校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夢載星河”實踐隊在寨灣村開展“青年講師團進村落講黨史”“實踐隊員進農戶微宣講”“紅色故事進課堂早啟蒙”系列活動,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在寨灣村支教的時候有一個孩子特别調皮,總是搗亂還跟同學打架,但是突然有一天,他變得特别乖巧聽話,彭靜怡和她的團隊了解後才知道,這個孩子是一名留守兒童,而那天他的媽媽回來了。也正是這個發現,讓彭靜怡意識到父母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從那之後她們的的工作重心便轉移到了針對鄉村留守兒童的家校聯動上。
“後來那個小男孩就特别懂事聽話,我還帶他們一起演小紅帽的英語話劇。”彭靜怡說道,“他那次扮演的是大灰狼,雖然以前頑皮,但他後來卻是孩子裡發音最好,學習最認真的,我離開的時候,我們都很舍不得。”今年,那個小男孩還為她寄來了明信片,孩子稚嫩的筆迹寫下的是最質樸的思念。
也是那時淩晨,寨灣村突降暴雨,引發了小規模塌方,彭靜怡主動參與搶險,幫助村内孤寡老人重建家園。當時泥石流爆發,沖毀了一位七十多歲老人的房子,老人哭着要進去尋找她喂養的動物和家裡的物件,卻被她攔下。彭靜怡擦去老人的眼淚,模仿老人的鄉音安慰她,為老人換上幹淨衣物,災後陪老人查看損失。臨行前,老人緊緊攥着彭靜怡的手,不停地說:“謝謝你姑娘!”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黨教給我的,也是我作為軍人的堅守。”彭靜怡說道,“同保家衛國的戰友們比起來,我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但是如果有人因為我的影響而變得更好,我覺得我做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
“讀了這麼多的名著,看了那麼多種理論,其實到最後我們會發現,真正的偉大都是在為他人的服務中實現的,都是在一點一滴的平凡中體現的。”彭靜怡表示,“在未來我也會不斷修德慎學,幫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