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外語論壇第4期:課程思政視角下的外語教學研究

發布時間:2023-04-22 發布者: 浏覽次數:

(通訊員劉瑞 姚剛)421日上午,電子科技大學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院長、博士生導師、胡傑輝教授應我院邀請,在42305為全院師生作了題為“課程思政視角下的外語教學研究”的講座。講座由院長宋紅波主持。

胡傑輝教授首先從大小邏輯、高低層次、Top-downBottom-up等方面入題,引出外語課程思政研究的視角、方法以及如何尋找選題的問題。他指出,今年是課程思政建設的深化之年,關鍵詞是“高質量”。研究者要深入挖掘各類專業課程和教育資源的潛能,結合專業特點開展課程思政研究。

基于外語教學研究的學科視角與個人視角,胡教授提出研究選題與設計策略的三個意識。所謂學科視角主要關注課堂上二語習得(SLA)的發生過程,以系統操縱為焦點,以學習機制與學習機制發生的條件為研究對象,旨在促進語言發展的習得理論與實證相結合的學術探究。個人視角則聚焦外語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專業發展需要兩種知識:外部來源提供的接受性知識(received knowledge)和内部來源提供的實踐性知識(practical knowledge),兩種知識之間并不能直接轉化,相關機制需要進行深入研究。總之,教學研究是聯系SLA理論與教學實踐的媒介。

接着,胡教授從問題意識、證據意識和理論意識三個方面分析了尋找選題與研究設計的具體策略。他指出問題意識要求在系統觀指導下進行細化研究,需關注課程目标、課程内容、教學組織和評估手段四個要素,力争實現教學目标的精準性、内容組織的體系性、流程設計的漸進性以及評價反饋的整合性。證據意識要求研究者細化數據類型,根據研究目的選用合适的測量手段及研究方法,收集數據時需充分認識課程思政的政治性、生成性、情境性和融合性。理論意識則強調研究者需要将教學困惑轉化為研究課題,将感性的認識升華為理性的思考和規律的總結。

最後,胡教授指出,實踐與理論的良性互動,有利于提升問題意識;對教學數據進行深入挖掘,有利于提升證據意識;在大量文獻閱讀中探讨理論對數據的解釋力,有利于提升理論意識。他勉勵大家:“研究能力也是不斷提升的過程,要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接受自己研究的不完美。”

胡教授的講座高屋建瓴,将課程思政研究與外語教學實踐緊密結合,非常具有啟發性,讓全體在場師生受益匪淺。


上一條:學院組織師生開展消防安全演練活動 下一條:我院在學校研究生骨幹培訓班紅色演講比賽決賽中榮獲一等獎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