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網訊(通訊員邢明霞)為深入挖掘保康縣非物質文化遺産,推動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7月24日上午,我院赴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夢載星河守護希望家園暑期社會實踐隊采訪了當地一位荊蠻繡活非遺繼承人——張月娥。
實踐隊隊員劉嘉宸詢問了張月娥學習荊蠻繡活的契機。通過采訪實踐隊了解到,張月娥從二十歲左右嫁入婆家後開始學習荊蠻繡活,至今已經接近四十年,成為目前寨灣村僅有的荊蠻繡活非遺傳承人。同時張月娥向實踐隊隊員陳銘介紹了荊蠻繡活的發展曆程,還提到荊蠻繡活于2017年被列入第六批襄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它與其他刺繡不同,其針法技藝、紋飾線色都傳承了先楚刺繡的精髓,需要先用幾何紋素色打底,再用五彩繡線刺出龍鳳花鳥等圖案,成品既結實耐用又鮮豔美麗。
實踐隊隊員王玺珺還在采訪中了解到,去年張月娥的刺繡作品出現在保康縣舉辦的非遺展上,受到廣泛關注與好評。目前,張月娥的兒媳婦對荊蠻繡活很感興趣,正在和張月娥學習刺繡技藝,其孫女在這樣的家庭氛圍熏陶下,也開始跟随家人在旁練習。一路走來,張月娥守護傳統文化技藝的初心始終未曾改變,她感歎道:“想要更多的人了解荊蠻繡活,為它注入新的活力!”
采訪之後,張月娥帶領實踐隊所有隊員們一起學習體驗荊蠻繡活,教授刺繡的技巧和方法。張月娥主動分享了自己的刺繡作品,劉嘉宸感歎道:“刺繡的圖案栩栩如生,從一針一線的走勢中就能體會到荊蠻繡活的魅力。”
“非遺文化曆史悠久,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要努力讓非遺文化更好地融入新時代,跟随新腳步,綻放新光彩。”實踐隊隊長葉金枝在采訪後總結道。